据美国媒体2月6日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还在中国蔓延。各地政府不得不宣布新年假期延长,学校延迟开学,企业延迟开工,中国的中小企业惨遭重创,挣扎求生。一些企业因为迟迟不能开工,甚至有濒临破产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不顾疫情强行开工,企业主还将面临涉嫌违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遏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国多个地方延迟企业复工时间。据中国媒体的报道,截止2月2日,湖南、广东、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安徽、贵州、云南、福建、辽宁、内蒙古等19省份区域内企业复工时间不得早于2月9日24时,吉林不得早于2月2日24时,湖北不得早于2月13日24时。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餐饮店不得不在年前打广告出售为过春节储备的食材,也有公司呼吁员工放弃停工期间工资,与企业共渡时艰。中国餐饮连锁企业西贝莜面村的负责人贾国龙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贝400家门店基本都基本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但是外卖的量非常小,只是正常营收的5%至10%。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至8亿元人民币。此外,2万多员工目前不能上班,但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资要继续发,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不仅是餐饮,航空、旅游、娱乐、物流运输以及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都遭受严重打击。收入呈现断崖式下跌。据中国恒大研究院估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假期七天,中国电影票房、餐饮零售、旅游市场三个行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1月28日,万达集团宣布,将对所有商户自1月24日至2月25日时间内的租金、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后来,其他的一些地产企业也有跟进。长沙、广州、苏州等地的房地产租赁协会呼吁会员们减租。
在新冠病毒爆发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一旦中小企业出现问题,这将给已经发展放缓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威胁。据报道, 中国中小企业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税收、三分之二的经济产出和80%的城市就业机会。
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受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但也面临长期压力,比如,企业主担心停工太久,订单流失等。然而,根据中国法律, 如果提前复工引起了新冠肺炎的传播,企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0条中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据了解,此次新冠肺炎被中国国家卫健委纳入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的是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针对中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各地政府也已经采取了响应措施。2020年2月3日,江苏苏州率先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包括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和减轻企业负担等。随后江苏的其他城市,包括南通、无锡、太仓等城市也出台了优惠中小企业的政策。
2 月 3 日,上海市也出台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2 月 4 日,北京、浙江宁波等地也出台了帮扶中小企业渡难关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