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中关村将试点“华裔卡”制度的消息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不少海外华侨华人对这一制度改革的期待。但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接受美国《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媒体误读,目前这个制度并未实行。”
有媒体报道,11月27日,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曾经表示,将试点实行移民入籍丶华裔卡丶外籍人员临时身份证等制度。所谓“华裔卡”就是针对原籍是中国的侨胞,拥有该卡后凭护照和该卡出入中国国境,不需再行办理签证,在中国居留期限将不受限制,还可以拥有和中国公民在投资丶购房丶开办银行账户丶申请驾照及子女入学等方面同样的权利。这相当于专门提供给海外华裔的“中国绿卡”。
该报道还称,中关村正在试点如下制度:第一,试点移民入籍制度,使获得永久居住资格的人员入籍更加便利;第二,试点华裔卡制度,对于原籍是中国的侨胞,将参考其他国家的可享受永久居留等形式;第三,试点外籍人员临时身份证制度,例如居住6个月以上能获得临时身份证,可享受在华便利服务;第四,试点境外高校学生到中关村实习。
该报道甚至提到,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这些试点政策的实施细则正在研究修订之中,不久后将正式出台。相信此举将为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到中关村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报道还引申说,中国目前政策上虽然不允许拥有双重国籍,但“华裔卡”的开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对海外侨胞开放了双重国籍。
对此,中关村管委会的负责人对《侨报》记者表示,尽管“华裔卡”对于华侨华人而言是众望所归,但该政策仅是中关村向中央提出的一个建议,目前仍在调研阶段,是否可行有待中国国务院丶公安部丶外交部等中央机关的批准。
“中国绿卡”一卡难求 华人仍期待“华裔卡”成真
海外华人多年来呼吁中国有关部门发放“华裔卡”。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了绿卡“一卡难求”。尽管近年来中国开始逐步放宽“绿卡”门槛,但仍被称为“全球最难申请”。截至目前,获得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数量不足万人。
有分析认为,“华裔卡”的试点和未来双重国籍的放开,有利于在全球化的今天,吸引海外华裔人才丶资金丶技术,否则很容易导致人才或财产的大量流失。如果将来开放双重国籍,海外华人将取得或不再失去中国的国籍,中国对海外华人的向心力和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国家认同感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华裔卡” 被指是借鉴印度的做法。海外印度人才持有“印度裔卡”或“海外公民证”,持卡者在购房丶医疗丶社会保障丶所得税丶贷款额度丶风险投资基金的申请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有“本土公民待遇”,但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利。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4年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显示,目前华侨华人总体数量已经多达6000万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群体接近400万人,是目前中国在海外招才引智的重要对象。
“这应该是所有华侨华人最关心的事,”在美国生活28年,入籍23年的陈悦这样对记者说道。她表示她所在的企业因为与中国企业贸易往来频繁,因此每年都会多次往返中国,一张中国绿卡是她梦寐以求的,但苛刻的申请条件让她望而却步,“仅仅放宽出入境政策是不够的,我们希望能够拿到‘绿卡’。

来源:侨报网